首页 » 电视剧 » 天真派:武林外传
天真派:武林外传

天真派:武林外传

完结
类型:电视剧 剧情 喜剧 儿童 历史
导演:潘礼平 邹江 尹俊欢
地区:内地
年代:2019
主演:郭飞歌 陈禹同 陈舒宜 王舒瑶 李淏东 方东海 梁哲 高琳子 王若欢 蒋韵兮 苏彧 李俊豪 叶羽茜 马沁格 卢仕轩 葛奕德 安淇尔 岳子豪
剧情:《天真派:武林外传》以 年 《武林外传》为蓝本..展开
剧情:《天真派:武林外传》以 年 《武林外传》为蓝本创作  故事围绕七侠镇同福客栈的掌柜佟湘玉和她的几个伙计展开,通过轻松幽默的故事,对当时社会不良现象和人性缺陷进行揭露与批判,弘扬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展开
剧情:

《小武林》并不完美,小戏骨们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次,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四星投给作品,一星献给希望!

《小武林》开播十天,播放量过亿,凭借着小戏骨以往积攒的良好口碑与《武林外传》扎实的粉丝基础,在春节档影视流量里分得了一大块蛋糕。

然而跟之前《小白蛇》与《小红楼》播出时全网铺天盖地的赞誉之声相比,这次被寄予厚望的《小武林》遭遇了口碑滑铁卢,知乎上关于这部剧的讨论排名靠前的高赞回答几乎清一色地表示了失望,豆瓣的评分甚至一度低至6分档,连微博贴吧这些小戏骨的粉丝重地连日来都冷冷清清,不复往日热度。

的确,《小武林》拍得不够完美,甚至说它是部失败的作品也能找出不少有分量的论据。但其实相较于完美复刻原版武林,我更庆幸《小武林》有着当前的些许缺憾。

而或许,这才是它本该有的模样。

人生阅历与表演层次

在网友们对《小武林》历数的众多缺点中,最致命的一点是——“尬”。

具体来说就是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等的表达过于刻意,不够自然,而观众一旦感受到表演不自然带来的别扭,其注意力就会被打散,模仿的痕迹在观众心中被无限放大,喜剧也就成了尬剧。

《武林外传》被奉为经典的一大原因是真实,而真实的人性是复杂的,要在镜头前呈现出这种复杂,表演就得有层次。

正义感爆棚为了镇上的百姓不肯放走雌雄双煞的老板娘,自己也只是个贪财惜命的普通小老百姓,善良的本质令她情急下把移走的长剑拨回来架到自己脖子上,求生的本能又使她盯紧剑锋小心翼翼;夺剑时大义凌然气冲霄汉,剑上脖子了又立马细声细语可怜巴巴,这种于细微之处的拿捏与动作收放间流畅的演绎,没有点人生的阅历与感悟,是万万演不出来的。

而小戏骨这边,也许是导演组刻意追求对小孩子的教育意义故意安排的吧,郭飞歌在这一幕的表现相对就要单薄得多。

不同于小戏骨以往拍摄的经典作品——角色“像不像”远比故事""还不还原""重要,只要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立起来了就近成功——《武林外传》作为喜剧,令人发笑的情节与包袱才是关键,而剧中角色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下一个笑点所作的铺垫,想要达到足够的喜剧效果,小戏骨们就得做到像素级的模仿。

是《小武林》做不到这种程度的模仿吗?

当然不是,稍微留意下以往的拍摄花絮就能知道——完美复刻原版从来只是小朋友们最基础的能力,深入理解角色,共情入戏的表演才是小戏骨的不懈追求——郭飞歌:贾府败落了,那就像是我自己的家...(强烈建议首次观看的朋友提前准备好双份的纸巾,一份擦干哭出的啼痕,一份拭去笑崩的泪渍。首次观看,关闭弹幕,食用更佳哦。)——所以对于《小红楼》粉丝们担心的不是小演员们能不能入戏,而是能不能出戏。

笑话难说,喜剧难演,模仿喜剧更是难上加难,小戏骨不愿拍摄全盘照抄这种毫无意义的作品,而小演员们也确实年纪过小、阅历尚浅,无法参透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因此细节上角色的表现与原版有所差异也无可厚非,甚至应该感到庆幸——不然,十一二岁的小屁孩真要演出了“风韵犹存俏寡妇”的神韵,我真不知是该觉得惊喜还是该感到害怕。

情绪管理与天性释放

《武林外传》是部情景喜剧,所以演员的表情较之普通影视作品是略为夸张的,而小戏骨的特征模仿更是加深了这层夸张,但喜剧难就难在表情的夸张也是讲究火候与限度的。

很不幸,《小武林》中很大一部分夸张的表情严格来说都过犹不及,多了一丝尴尬,少了一份诙谐,没达到应有的喜剧效果。

这其中固然也有小朋友们对角色形象及笑点本身的认知偏差,除此之外,小演员对自身情绪的管理与表情的控制有所欠缺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前者只能随着时间与实践慢慢地丰富眼界、增加阅历、增进理解;而后者,却是小戏骨们真正蜕变成实力派演员前所必须经历的阵痛。

相信绝大多数网友小时候都有过模仿电视剧或者动画片中经典桥段的经历,尤其是当周围没有其他人时,演得更是格外地陶醉,但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克服人群前的尴尬与镜头边的恐惧。而想要成为一位好演员,必须得挣脱自身的束缚,让自己的性格拥有更多的可能,将自我的情绪进行更多元化的表达。

我高中室友中有一位艺考生,他们艺考集训的老师为了在临考前短短几个月内让学生卸下包袱、去除表演时的紧张与尴尬,给每个同学都取了个赤裸得光听名字就让人脸红心跳的下流称号。然后,课堂上,积极、阳光、健康的青春男女们都只能强装镇定地以这些惊世骇俗的名字嬉笑相称。

上面集训老师的培训方案虽然极端,但却很能表明——能随意表达不同情绪、不自我设限,对一名演员是多么基础且十分有必要的能力。而小朋友们此时正是心智加速成长的时期,不成熟的是非观与羞耻心若不加引导,很容易就扼杀了小演员的表演天赋。

正如小戏骨天真派的 slogan ——“天性绽放,本真出演。”小演员们现阶段就该在健康、积极的经典剧目中不断突破自我约束,释放天性,尽情的表达自己。正所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现在放得开,将来才能收得住。君不见,妖娆、搞怪、浮夸如李俊豪,现如今已经是小伙伴们公认的演技一哥——在小戏骨的心中,谁是最佳男演员?(偷偷给豪哥打call,没人会发现吧)

模仿意义与成长主题

小戏骨系列从推出第一部剧开始,就一直面临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而且每部剧上映后都会有不少人提起——小戏骨的剧只是一味地模仿,没有自己的原创,根本算不上会演戏。

小演员们模仿经典到底有没有意义?

实话说,我第一次见到这个问题时觉得提这个问题的人简直是莫名其妙——这不废话么,人类习得的哪项技能不是从模仿开始的?谁儿时还不是个对着电视学这学那的小戏精?可是见到这类的问题多了,我也慢慢地冷静了下来,期间也见到不少实有见地的观点。

模仿固然是对孩子们理解表演、提升演技大有裨益——萌娃评演技,周芷莹:要有情绪的转变,加上过渡的表情会更好(仍然质疑小戏骨只懂模仿不会演戏的网友看看吧,给自己一个对未来满怀希望的机会。)

但于小戏骨而言,当他们有了解读角色的能力后,过于严格地按照经典剧目中前辈们的表演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兴许反而扼杀了自己的表演天赋,而一旦放宽标准,与原版的差异又会影响最终呈现的效果(《小武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于观众而言,市面上打着小戏骨旗号的作品业已泛滥,泛滥则腻,观众对这种模仿作品早已失去了当初的新鲜感。

《小白蛇》大火是因为小戏骨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公众视野,这种新鲜感不可复制;《小红楼》则是中国文学史的巅峰巨作,被无数人列为必读名著,这种量级且适合小演员的经典再无第二;接下来的《小西游》是一整个时代的儿时回忆,不出意外应该也能取得十分可观的收视率。

但再之后,不管是对演员还是观众来说,再也不堪更多模仿之作,必须得有一部优秀的原创作品来给小戏骨身上“未来影视希望”的光环予以实锤。

接下来,小戏骨剧组的重心应当放在原创作品;经典作品中经典桥段的模仿则可以按不同的训练项目分类,以成长为主题,对比小演员模仿前后的差距,记录他们的心得与感悟,作为空档期的宣传资料保持热度。(千万别再拍什么劳什子MV了,本职工作都还没做好呢,就去别人地盘抢饭吃,以后拍一部骂一部!)

不同于成年明星,对小戏骨,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他们的成长与进步,才是吸引人气的最佳手段。毕竟,仍然关注小戏骨的观众可能更多地还是出于对未来影视界的美好期望吧。

期望调整与舆论控制

观影观剧是一个小小的系统工程,观赏正片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除了正片本身的质量,观影前的心理预期、观影后的花絮解密等都对观赏体验有着不小的影响。

《小白蛇》、《小红楼》以及《小武林》预告大火期间,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对小演员极不负责任的过渡吹捧甚至拉踩对比。不管小戏骨剧组有意无意,宣传团队的纵容给了观众错误的期望,现在遭舆论反噬也是自食恶果,不值得同情。

小戏骨的作品再好,那也是孩子的作品,展现的是孩子眼中的成人世界,拿真实世界里的成人标准来衡量孩子眼中的世界,不管是赞誉还是批评,都有失公正。

《小武林》到底只是部儿童喜剧,她不能、也不该承受起成人喜剧深层次的内核。放轻松平日里紧绷的神经、挑剔的眼光,带着看小孩子热闹与笑话的心态,抱起猫主子、嗑上香瓜子,再来看《小武林》,你会发现,小孩子眼中的同福客栈,同样充满欢乐。

《小武林》并不完美,小戏骨们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一次,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后记

哈哈,本来想着对小戏骨理性地评判一番,没想到写完一看,竟成了一篇逻辑混乱的洗白文。但不管怎样,即使小演员们现在展现的部分缺点有着这样的原因、那样的理由,不足就是不足。或许观众可以出于疼爱之心不过分苛责,但小戏骨自己却万不可因此而麻痹惫懒(相信她们也不会)。

另外,相较于火爆但稚嫩的预告彩排,正片里小演员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提升,列位看官如果对小戏骨还没到厌恶的程度,建议放下心中的芥蒂,带着看小孩热闹与笑话的心态过一遍正片,相信你们会笑着回来点赞的。

参考文章:很开心看到这群童星的失败-柳飘飘

收起

  • 观看线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