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片 » 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
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

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

类型:综艺片 其他
导演:未知
地区:内地
年代:2024
主演:未知
剧情:《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希望人间”:在东南卫..展开
剧情:《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希望人间”:在东南卫视和侣行团队联手打造的《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中,侣行夫妇踏入东欧诸国,前往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深入极地、荒原、核辐射区,了解当地人..展开
剧情:

由东南卫视和侣行团队联手打造的《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以“希望人间”为主题,侣行夫妇深入东欧诸国,前往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深入极地、荒原、核辐射区,了解当地人们在疫情下的生活现状,他们用自己的感知和触角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堪称沟通中外的“民间亲善使者”。节目自10月19日开播至今,全网总流量已超过3.2亿。

来源:传媒内参(CMNC)

文/朝明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侣行夫妇一次次的出发,一个个故事总给人以感动与温暖、力量与希望。

前不久,东南卫视播出的《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第二集节目,侣行夫妇张昕宇、梁红一行人来到位于外高加索东南部、东临里海的“火之国”阿塞拜疆,一探冲突地带的现状和将来。

侣行初心

架起国际民心相通的桥梁

日前,东南卫视《地球之极·侣行》节目组收到来自阿塞拜疆外交部的感谢信,信中表示,感谢侣行团队和东南卫视在阿塞拜疆的拍摄,侣行团队和东南卫视是第一个拍摄阿塞拜疆战后遗迹和采访冲突下的机构和居民的中国媒体,工作认真,拍摄专业,该节目增进了中阿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对于这封来自阿塞拜疆外交部的感谢信,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副主任王丽明看来,侣行夫妇张昕宇、梁红所到之处,所做的事情,所关注的点会促进与当地百姓之间的友好交往,甚至上升到政府层面也会关注他们的行动和表现,这对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往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其实,除了阿塞拜疆的这次感谢信。此前,阿富汗文化部、伊拉克文化部、卢旺达外交部和大使馆、俄罗斯杜马、所罗门外交部及哥伦比亚国防部等国家相关部门,都曾对侣行团队发过感谢信、函。

“对于我来说,一封封感谢信意味着被认可了,感觉很幸福,我们做的事值得,有意义。”对于来自官方的点赞,张昕宇表示:“这是一直持续做下去的动力。”

由东南卫视和侣行团队联手打造的《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以“希望人间”为主题,侣行夫妇深入东欧诸国,前往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深入极地、荒原、核辐射区,了解当地人们在疫情下的生活现状,他们用自己的感知和触角架起了友谊的桥梁,堪称沟通中外的“民间亲善使者”。节目自10月19日开播至今,全网总流量已超过3.2亿。

“《地球之极·侣行》的环球走访,实际上和东南卫视人文纪实关怀和使命是一致的,侣行夫妇不是简单的探险,而是带着厚重的人文关怀与世界互动交流。”王丽明表示,侣行与东南卫视的价值主张不谋而合,张昕宇、梁红的每一次出发与走访彰显着当代中国人的自信与格局,他们身上涌现出的善良、博爱、守信等品质也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地球之极·侣行》也是中外沟通的纽带,通过民间叙事有效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正确认知。

格局打开

探寻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情感

好的传播,一定要有好的故事。“真、善、美”是检验一个故事生命力的基础标准。从实践中看,跨文化传播中,脱颖而出的内容都承载着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情感。比如,“希望人间”是《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的核心主题,在张昕宇看来,体现着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也传递着对美好未来的朴素追求。

当前,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人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王丽明表示,《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承载着这样的格局与情怀。

“站在世界看地球”,探寻人类共通的价值和情感,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2012年,张昕宇、梁红开始“侣行十年”计划,在乌克兰深入曾发生过核爆炸的切尔诺贝利。9年之后的《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张昕宇、梁红重返切尔诺贝利,张昕宇再次深入核辐射区,进入反应堆控制中心,并记录到了从未公布过的“百年清理计划”。

“我们俩以个人的视角,走着走着会发现,我们是不是有可能以中国人自居,再走着走着会发现,有没有可能我们能以地球人或者人类的视角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做点有意义的事,这也代表了当下中国许多年轻人随着时代的变化格局也在变化。我们满足了吃饱、穿暖,同时我们还有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张昕宇所说的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背后是,人的全球化进程,而人的全球化则表现为地球村的概念,是全世界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

比如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没有人或者国家能独善其身,这是全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只有共同战胜疫情,人类才能安全,这更加凸显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心灵更近

润物无声中传递直抵人心的力量

只有在相互欣赏和尊重前提下的真情实意表达,才能引发情感共鸣,《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每到一处,以平实、朴素、真诚的视角,融入当地民俗风情和人文情感表达元素,尊重和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性,努力打破语言、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壁垒,用易于被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形成与世界的和谐交融。

在东欧和俄罗斯的行程,除了有侣行过往经历的记忆,还有民族历史的记忆,也有满满的温暖和正能量。张昕宇、梁红将自己对于中外文化的理解融会贯通,用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和交流。

比如在乌克兰,他们带去了“微笑零食机”,孩子们只需要一个微笑就能解锁一包上好佳零食,他们用这种形式鼓励当地的孩子们即使在黑暗的日子里,也不要忘记微笑和希望。在俄罗斯,在北极圈内张昕宇、梁红寻访涅涅茨人,了解他们千百年来跟着驯鹿跑的游牧生活状态,并尝试和当地人一起生活,饮食起居。

在顿河畔的小城叶伊斯克,他们拜访了一个马戏团家族。一家祖孙三代十几口人,开着大篷车带着动物们迁徙、表演。 一家人不管经历什么困难,都一直在一起流浪。而大篷车就是他们的家,马戏团的那些动物们,实际上也是他们的家人。

在北极苔原上,他们借助光影技术,在苔原上“复活”已经灭绝的史前巨型生物——猛犸象,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在塞尔维亚,侣行团队不仅找到了记忆中老电影里的情感纽带,而且也看到了中国文化遍地开花。他们在塞尔维亚的河里,顺水放下了用中塞双语写着“中塞友谊万岁”莲灯,并举办了一场“友谊音乐会”,来歌唱两国长久以来的和善和友谊。

可以说,《地球之极·侣行》第六季没有采用上帝视角和宏大叙事,而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内容涵盖了衣、食、住、行这些和民众生活十分贴近的主题,趋于生活化、日常化、大众化,当地人不会感到距离感,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参与感、交流感、认同感,尽可能地表达各国人民共通的情感,迎合现代人共同的心理需求并加入对全球性议题的思考。

在张昕宇看来,每一次的出发都怀着一份美好的发心,即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有对世界人民的和善之心,他希望每一次出发都能讲述感同身受的故事,让受众能从中获得启迪。

后记

从宏观层面来看,《地球之极·侣行》为跨文化、跨文明讲述中国故事与讲述世界故事提供了一种叙事可能,为各国人民交流对话搭建桥梁,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织就纽带。

如今,人们相信文化输出可以是更加多渠道、多元的、多形态的,《地球之极·侣行》发挥“民间文化使者”的作用,是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通过侣行夫妇张昕宇、梁红的个人魅力与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向世界展示更加多维立体的中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发展,了解中国的文化。

从微观角度而言,《地球之极·侣行》以较为生活化的情节与细节进行微观叙事,由“小我”向“大我”和“共我”延展拓深,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通与价值共鸣,节目将个人化叙事与国际化表达结合起来,以“小而美”的故事、“烟火气”的讲述,让世界更好地倾听当代中国人的心声。王丽明表示,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化,《地球之极·侣行》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心一直都没变,而且还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民间亲善使者”的交流和互动。

乌克兰的向日葵,塞尔维亚的“友谊音乐会”, 俄罗斯顿河旁小城“叶伊斯克”的马戏表演,世界尽头的游牧民族……多样性的文化、文明在《地球之极·侣行》交汇绽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我们一起倾听文化跨越国界、沟通心灵、传递美好的故事,共同见证渴望美好的民心在此相通、相拥。

可以说,《地球之极·侣行》体现着中国人的自信,也有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构建了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让国际受众乐于接受并易于理解,并以全球受众共通的话语环境,树立起能够彼此对话的人类命运的共同价值观。收起

  • 观看线路1